來源: 網絡 2025-02-25
股骨髁上牽引:
適應證:有移位的股骨骨折、有移位的骨盆環骨折、髖關節中心脫位和陳舊性髖關節后脫位等。
操作步驟:將損傷的下肢放在布朗牽引支架上,自髕骨上緣近側1cm內,畫一條與股骨垂直的橫線。再沿腓骨小頭前緣與股骨內髁隆起最高點,各做一條與髕骨上緣橫線相交的垂直線,相交的兩點作為標志。消毒,局部麻醉后,從大腿內側標記點刺入斯氏針/克氏針直至股骨,注意保護大收肌裂孔附近的股動、靜脈及其分支和隱神經。一手持針保持水平位,并與股骨垂直,使斯氏針穿出外側皮膚標記點,使兩側牽引針外露部分等長,用巾鉗將進針處凹陷的皮膚拉平,安裝牽引弓,在牽引架上進行牽引。
跟骨牽引:
適應證:適用于閉合復位不能達到滿意效果的脛腓骨不穩定性骨折,伴有嚴重軟組織損傷或合并小腿筋膜間隔綜合征的脛腓骨骨折、某些跟骨骨折及髖關節和膝關節輕度攣縮畸形的早期治療。
操作步驟:將踝關節保持于中立位,以內踝尖與足跟后下緣連線的中點,即為進針標記點。消毒皮膚,局部麻醉后,用斯氏針,從內側標記點刺入到跟骨,一手持針保持水平位并與跟骨垂直,將針穿過跟骨并從外側皮膚穿出,使牽引針兩端外露部分等長。用布巾鉗拉平打針處凹陷的皮膚,安裝牽引弓,在布朗架上進行牽引。一般成人的牽引重量為4~6kg。術后要經常觀察腳趾活動、感覺及血供情況。
尺骨鷹嘴牽引:
適應證:適用于肱骨頸、干及肱骨髁上、髁間粉碎性骨折移位和局部腫脹嚴重,不能立即復位固定者,以及陳舊性肩關節脫位將進行手法復位者。
操作步驟:在肱骨干內緣的延長線(即沿尺骨鷹嘴頂點下3cm),畫一條與尺骨背側緣的垂直線;在尺骨背側緣的兩側各2cm處,畫一條與尺骨背側緣平行的直線,相交兩點即為牽引針的進口與出口點。用手牽引將病人上肢提起、消毒、麻醉后,將克氏針從內側標記點刺入到尺骨,將克氏針穿過尺骨鷹嘴向外標記點刺出。此時要注意切勿損傷尺神經,不能鉆入關節腔,以免造成不良后果或影響牽引治療。使牽引針兩端外露部分等長,安裝牽引弓。把牽引針兩端超出部分彎向牽引弓,并用膠布固定,以免松動、滑脫或引起不應有的損傷,然后擰緊牽引弓的螺旋,將牽引針拉緊,系上牽引繩,沿上臂縱軸線方向進行牽引,同時將傷肢前臂用帆布吊帶吊起。
注:文章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